追寻红色足迹 共筑青春使命 ——记东沙湖实验中学初二年级2025春季社会实践活动
春风拂面,研学启程
2025年3月13日,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师生踏上了春季社会实践的旅程。本次活动以“感受红色精神,探索生态之美”为主题,目的地为常熟沙家浜景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5A级景区,沙家浜以其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湿地生态资源,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堂生动的校外实践课程。
行程有序,知行合一
清晨8:30,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分组强调安全事项,9:00准时发车。22辆大巴载着800余名师生奔赴沙家浜,沿途导游组织趣味互动,车厢内洋溢着青春的欢声笑语。抵达后,师生们在景区门口合影留念,随后开启研学之旅。
上午,同学们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馆与瞻仰广场,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重温沙家浜军民团结抗日的英勇事迹。在民俗文化区,同学们了解了阿庆嫂、郭建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感悟“芦荡火种”精神。
下午,研学课程进一步深入。同学们观看《芦荡烽火》实景演出,在炮火硝烟与芦苇荡的实景中,身临其境感受抗战年代的艰难卓绝,领悟“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同学们漫步在华东最大湿地公园,辨识芦苇、菖蒲等特有植物,记录其生长环境与生态价值;观察鸳鸯、赤腹鹰等珍稀鸟类,制作“鸟类习性卡”,揭开湿地生态系统的奥秘。
寓教于行,润物无声
本次活动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通过实地探访,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真理,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担当。同时,沙家浜的湿地生态实践课程,让同学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了环保意识。年级组长张潍苏表示:“希望学生通过这次实践,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科学知识守护绿水青山。”
这场沙家浜之旅,是历史与自然的交响,是知识与实践的碰撞,更是青春与使命的对话。少年当立凌云志,踏遍青山人未老。愿每一位东沙湖学子,以今日之探索,铸明日之担当,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
学生有感:
初二(2)班 王希琳
站在春晖码头远眺,层层叠叠的芦苇在晨光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上永不褪色的故事。锈迹斑斑的搪瓷缸,讲述伤员们如何用竹管吸吮芦根汁维持生命。展墙上泛黄的照片里,阿庆嫂茶馆的八仙桌还摆着青花茶碗,仿佛能听见地下党员们压低声音传递情报的细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任。我将把这次研学的感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初二(3)班 霍李菁
昨日,我们前往沙家浜景区进行春季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沙家浜的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景区内的展览馆、纪念碑等让我对那段峥嵘岁月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明白了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次研学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二(8)班 陈怡萱
站在春日的芦苇荡旁,我望着锈迹斑斑的土枪模型出神。七十五年前,新四军战士正是借这片天然屏障与敌人周旋,连十二岁的"红小鬼"都懂得用芦苇杆传递情报。在革命历史馆里,那些发黄的家书让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惧生死,而是在黑暗中选择相信春天。
初二(18)班 夏伊可
一树海棠正簌簌落着花瓣,粉白的花瓣飘进青瓷茶碗,仿佛历史与春天在此刻悄然相融。同学们争相模仿评弹艺人的唱腔,虽然总在转音处笑场,但那些清亮的少年嗓音,似乎让古老的茶馆焕发了新的生机。当春风拂过新栽的树苗,我忽然明白:那些曾经守护春天的英雄,此刻正在泥土里微笑吧。
初二(22)班 李雨沁
沙家浜春行,碧波芦荡间寻访红色印记。瞻仰革命纪念馆,聆听烽火故事,仿佛触摸到先烈们炽热的信仰。昔日战场已化作青青湿地,我们在春阳下重走抗战路,深感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愿以青春热血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薪火代代不息。
撰 稿:杨紫燕
一审一校:薛 娟
二审二校:徐雪涛
三审三校:俞增荣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