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画”秋实 对“画”生韵
——记生物、美术跨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活动
为有效实现五育融合,培养学生生物、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东沙湖实验中学开展生物美术跨学科融合——春“画”秋实 对“画”生韵项目化学习活动。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实施、布展设计,1月4号,钟南美术馆正式迎来春“画”秋实 对“画”生韵主题展览。
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由生物、美术教研组教师进行跨学科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学科整合的有效实践途径。学期初期,梳理了校本资源和国家课程中的共性内容,以植物为主题,围绕这些共性内容制定了融合教学方案。
体验自然韵味
学生结合生物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植物器官和结构;在生物社团中运用超轻黏土制作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以及草履虫等多种生物模型;将收集的树叶制作成标本后进行修剪、组合和拼接,完成表现生态系统的树叶拼接画……通过生物课上的学习,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感受生命之美
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美术学科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描绘出风格各异的彩绘作品。美术课中,学生通过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展现植物的结构特点,精准捕捉植物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美学要素,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亲近感,增强他们对自然之美的领悟力。
课后,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的资料来丰富和调整自己的作品,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再邀请生物教师指导在作品中填写植物各结构的名称,以保证作品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课程结束后,生物组和美术组的教师们一起遴选优秀作品,带领学生将作品在钟南美术馆中设计布展。
展览现场,师生们或驻足欣赏,或低声交流,或拍照留念,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引起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本次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与美术的兴趣,引导他们更积极地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动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从多角度理解生物世界,运用美术技巧呈现对生物世界的独到见解。过程中考验了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的运用,更要求他们发挥跨学科思维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
撰稿:李欣雨 朱亚雯
一审一校:陈周伟
二审二校:朱树楷
三审三校:时苗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