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显创意 三校共研促成长
——东沙湖实验中学、景城学校、星洋学校三校联合地理教研活动
为充分发挥园区地理骨干教师示范作用,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9月26日下午东沙湖实验中学、景城学校、星洋学校三校在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联合开展地理教研活动。
第一阶段 教以共进——课堂展示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分别由东沙湖实验中学的康翠玉老师、景城学校的刘虹霓老师和星洋学校的姜婷老师共同执教初二年级上册《人口》一课。
康翠玉老师以独生子女光荣证为主线,家庭人口变迁为副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康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人印象深刻。
刘虹霓老师从家庭人口数量调查入手,选取真实情境,通过“观人口变化” “探形成原因” “看人口情况”和“知基本国策”四个活动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人口众多,课堂还结合中国地形图、气候图和经济分布图,带领学生理解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姜婷老师以中国与印度的人口对比为课堂背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政策,通过讨论印度的人口现状带来的优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阶段 研以致远——评课研习
课后,三位执教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接着三校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评课议课活动。星洋学校的陈昭洁老师用“体验”“阅读”和“发展”三个关键词总结三位执教老师的课堂,陈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程度高、合作效果好,对于问题的探究也有一定深度,三节课堂都呈现出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开放式的结尾也激发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欲望。
至和实验学校的王义彪老师认为康老师和刘老师思路相似,从自己家族每一代生育人数来了解我国不同人口政策来探讨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利弊。姜老师从中印对比来拓展地理资源,挖掘深度和广度,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东沙湖实验中学的董正龙老师建议可以深挖“老家”一词所蕴含的“人口迁移”的内容,以人口流动大的典型城市“苏州”为例,补充相应的乡土教学资源。景城学校朱庆龙老师指出教师需要充分与时代接轨,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探究中国人口政策在不同时代调整的意义,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地理实践力,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
教研工作是教学发展的生命线,是教师发展的新方向。本次教研活动中,三校地理老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学有所长、研有所获,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分享,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撰稿:赵诗雨
一审一校:陈周伟
二审二校:朱树楷
三审三校:时苗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